你是否感觉双腿越来越无力,上下楼梯如同攀山?甚至肌肉逐渐消瘦,走路容易摔倒?这可能是“痿证”的征兆,在中医看来,其根源往往不在于肌肉本身,而在于内在脏腑功能的衰退。
中医认为“脾主肌肉四肢”、“肾主骨生髓”,肌肉的营养与力量,依赖于脾肾之气的充养。若脾肾功能虚弱,气血生化无源,筋骨肌肉失于濡养,便会出现肌肉萎缩、无力,正如《黄帝内经》所言:“治痿独取阳明”,强调调理脾胃是关键。
曾接诊一位青年患者,双下肢无力两年余,行走困难,上下楼梯需搀扶。观其形体消瘦,面色萎黄,舌质淡、苔薄白。伴有腰膝酸软、食欲不振。此乃脾肾两虚,气血亏虚之象。
脾虚则无法运化水谷精微以滋养肌肉,肾虚则骨弱髓枯,故见痿软无力。
针对此证,立健脾益气、补肾填精之法。方中以黄芪、党参等为君,大补脾肺之气,以资气血生化之源;佐以白术、茯苓等健运脾胃,化湿和中;更用熟地、山茱萸、牛膝等滋肾填精,强健筋骨;稍佐陈皮理气和中,使补而不滞。
展开剩余45%此方之妙,在于不直接“营养”肌肉,而是从培补脾肾入手。脾胃如同身体的“后勤部”,脾胃强健,则能将食物转化为充足的气血能量,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四肢;肾脏如同“根基”,肾精充足,则骨骼强健、髓海充盈。脾胃之气与肾中精气相辅相成,共同滋养筋肉,方能从根本上改善肌力。
经数月调治,该患者食欲增进,面色渐见红润,下肢力量稳步提升,现已能独立缓行短程。中医调理此类慢性虚损性疾病,贵在坚持,这是一个循序渐进、固本培元的过程。
若您正面临肌无力的困扰,请勿失去信心。中医通过调和内在脏腑,为重获肌力带来了一种充满智慧的可能。让身体从根源获得力量,重拾稳健步伐,上下楼不再艰难。
(注:本文仅供参考,具体用药必须在执业医师指导下进行,请勿自行抓药。)
发布于:北京市股票配资申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